LED大屏价格与像素密度(通常由点间距P值决定)呈显著正相关关系:像素密度越高(P值越小),价格越高。以下是具体选型策略及价格对比:
一、像素密度与价格对应关系
| 点间距(P值) | 像素密度(点/㎡) | 价格区间(元/㎡) | 适用场景 | 最佳视距 |
| P1.2~P1.8 | 694,444~250,000 | 1.5万~3万+ | 高端会议室、指挥中心 | 1~3米 |
| P2.0 | 250,000 | 8,000~1.2万 | 中小型会议室、展厅 | 2~8米 |
| P2.5 | 160,000 | 5,000~8,000 | 大型会议室、报告厅 | 4~20米 |
| P3.0 | 111,111 | 4,000~6,000 | 宴会厅、酒店大堂 | 5~30米 |
| P4.0 | 62,500 | 3,000~5,000 | 商场中庭、舞台背景 | 8~40米 |
| P6.0+ | ≤27,777 | 2,000~4,000 | 户外广告、体育场馆 | 10米+ |
说明:
- P值越小成本越高:P2比P2.5密度高56%,但价格贵30%~50%(约3000~5000元/㎡差价)。
- P2.5是性价比首选:160,000点/㎡密度满足多数室内场景,价格比P2低40%,销量占比最高。
- 低密度屏的适用性:P4/P6虽清晰度较低,但20米外观看效果与P2.5无显著差异,适合预算有限的大型场地。
二、选型核心原则
1. 按视距匹配像素密度
- 公式:最佳视距(m) ≈ P值(mm) × 1000(最小视距) 至 P值(mm) × 3000(舒适视距)。
- 案例:会议室视距3米选P1.5~P2(250,000~694,444点/㎡),售楼大厅视距10米选P3(111,111点/㎡)即可。
2. 面积与分辨率平衡
- 高密度小面积方案:P2仅需3.84m×1.92m(≈7.4㎡)即可实现2K分辨率(1920×1080)。
- 大面积低成本方案:50㎡以上选P3/P4,节省成本40%且远距离效果不减。
3. 警惕“参数陷阱”
- 同型号不同质:P3实际可能是P3.91(密度仅65,536点/㎡),价格低但清晰度骤降。
- 亮度非越高越好:室内屏800~1200nit足够,过高亮度反增功耗且刺眼(如P3标称1600nit可能虚标)。
三、降低成本的关键技巧
1. 精准匹配场景需求
- 宴会厅/舞台背景用P4替代P2.5,50㎡项目可省15万元。
- 报告厅视距>10米时,P3与P2.5效果接近,价格低30%。
2. 选择成熟封装技术
- SMD标准封装(P2.5/P3)比COB封装(P1.2以下)成本低50%,且维护便捷。
- 静态驱动IC(如MBI5124)保障低亮高灰效果,避免高价购买冗余刷新率(3840Hz仅需舞台高速摄像场景)。
3. 供应链优化
- 二三线品牌(如强力巨彩、联诚发)比上市公司价格低20%~30%,同配置P3屏约4000元/㎡ vs. 6000元/㎡。
- 批发商裸屏价低但需自配控制系统,需预留15%预算给配套(发送卡、视频处理器等)。
四、终极决策建议
- 预算有限(<5万):选P3/P4(≥20㎡),满足基础高清需求。
- 均衡性价比(5万~15万):选P2.5(15~30㎡),清晰度与成本最佳平衡。
- 高端场景(>15万):选P1.8~P2(6~10㎡),适配医疗/设计等色彩敏感领域。
避坑提示:合同需明确像素密度、亮度均匀性(≥95%)及质保条款(灯珠≥5年),避免低价低配陷阱。